首页

sm女主视频

时间:2025-05-30 04:08:00 作者:云南省红十字会原副会长田华兵接受审查调查 浏览量:97973

  天天学习 今天的苏州,犹如一幅苏绣臻品“双面绣”。一面是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,沧浪亭、狮子林、拙政园等瑰宝坐落其中;另一面则是一座迸发着创新活力、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工业园区。

  苏州工业园区坐落在金鸡湖畔,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首个合作项目,也是中国第一家跨国合作的工业园区。30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地势低洼的茭白地,沿湖百姓以种稻、养蟹、卖菜为生。30年后,习近平主席称赞这里是“创新之城”,也是“新加坡深度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”。

11月26日下午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。

  故事要从1978年讲起。

  那年11月,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对新加坡进行了历史性访问,其中一站,是当地最大的工业区——新兴工业中心。邓小平一路看、一路思考着新加坡的发展经验,谋划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路径。同年12月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,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。

  1992年春天,邓小平视察我国南方时说:“我们应当借鉴他们(新加坡)的经验,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。”那一年,时任新加坡国务资政李光耀率团到苏州考察,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共建工业园区的意向。

  1994年2月11日,国务院下发《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》。半个月后,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《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》,“一项宏大和史无前例的两国政府合作计划”正式开启。当年5月12日,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动工。

拼版照片:上图为1994年绘制的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图;中图为2007年拍摄的苏州工业园区;下图为2023年7月4日用无人机拍摄的苏州工业园区。

  为协调园区事务,中新两国政府成立“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”,理事会中新双方主席由两国副总理兼任。截至今年6月,理事会先后举行了24次会议,赋予园区135项先行先试政策。

图为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钢结构雕塑。

  苏州工业园区在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,形成了“借鉴、创新、圆融、共赢”的园区经验以及“改革创新、开放包容、敢为人先、追求卓越”的园区精神。

  2015年9月,国务院批复的《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》,对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经验给予肯定,并要求“积极辐射推广园区经验”。

  2023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调研,第一站就来到苏州工业园区。这片不到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集聚了近28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66家上市企业。在园区展示中心的数字沙盘前,总书记驻足良久,仔细了解高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情况。一件件高端装备制造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纳米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“明星产品”,彰显着园区科技创新实力。

2023年7月5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工业园区考察。

  如今,这家“而立之园”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“八连冠”,取得了3个“超万亿”的成绩——累计实现税收1.09万亿元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.1万亿元、进出口总额1.54万亿美元。

  “要继续扩大国际合作,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。”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,中新合作不断延伸。从最早的联合规划、协同招商、共同开发,拓展到近年来的服务贸易、生物医药、数字经济、共建“国际化走廊”等领域。今年11月25日,中新双向投资洽谈会暨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项目签约活动召开,3批26个中新双向投资项目签约落地。

2024年11月26日,苏州工业园区为庆祝开发建设30周年,在各主要路口、建筑大屏和路灯杆进行主题宣传。

  在11月26日与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会见时,习主席点赞苏州工业园区“树立了两国合作的生动样板”。李显龙也称赞园区“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城镇,成为新中高质量合作的成功实践和金字招牌”,“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不断改革开放的姿态”。

  历经30年发展,苏州工业园区从“池塘洼地”蝶变为“创新之城”。如果说“姑苏城外寒山寺”承载了江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那么苏州工业园区则展现着“现代中国”的创新奋进与开放合作。

 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

  监 制丨王敬东

  主 编丨李璇

  编 辑丨王卓婕

  设 计丨郝凤林

  校 对丨李珊珊 李丹 宋春燕 闫田田 梁雅琴

 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

  支 持丨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

【编辑:王超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专家:电化学储能发展空间巨大 具备一定盈利前景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,强化科技战略咨询,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。”科技基础能力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,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石,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。让科技创新这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发挥更大作用,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,要围绕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深化相关研究。

走近“90后”殡葬礼仪师:让逝者的告别更有温度

“练了七八年,摔了无数跤,今天终于可以参加高跷表演。祈福仪式后,我就是‘七仙女’了。”2009年出生的王文强身材单薄,虽是半夜,但清秀的脸上难掩兴奋。

乡村振兴既要塑形,也要铸魂。在传统与现代对接、发展与保护兼顾中,总书记的谆谆嘱托,指引乡土文化的延续振兴、乡愁记忆的永久存储。

(乡村行·看振兴)福建永定:推动“美丽乡村”向“美丽经济”蝶变

兰州4月22日电 (记者 闫姣)藏于甘肃省的国家首批珍贵古籍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,如何破局“藏于深闺”与“抛头露面”的平衡难题。甘肃给出答案,将数字化赋能,打造影印本、展览、展厅、文创、短剧等,“四库·百变”活态传承,让中国古典文化“活”起来,走进“寻常百姓家”。

家电AI质检:从“人耳盲听”到“声纹识别”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